快運行業今年以來融資動作頻頻。1月份至今,安能物流、壹米滴答、順豐快運等先后宣布融資,其中,順豐快運獲得了3億美元的可轉債融資。
而快運行業只是中國物流行業這個10萬億元級大市場的細分領域。物流行業作為連通社會生產消費各環節的紐帶,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角色愈發重要,尤其是在當前的疫情環境之下。分析人士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集中化、綜合化與智能信息化的趨勢或將加快,物流行業的投資將圍繞著“價值”“產業”和“技術”三個關鍵詞展開。
快運行業融資動作頻頻
近期,多家快運企業獲得融資,同時行業啟動價格競爭,格局分散的快運業務或是下個誕生物流龍頭的戰場。1月,大鉦資本完成了對安能物流超過3億美元的投資。2月,壹米滴答宣布10億元D+輪融資。2月最后一個工作日,順豐控股公告稱,其子公司深圳順豐快運完成3億美元可轉債交易,可轉債認購方為中信資本、鼎暉投資及君聯資本。
順豐快運前身可追溯到順豐集團2014年成立的汽配供應鏈事業部,目前形成了以重貨包裹、小票零擔、大票零擔和重貨專運為核心的業務體系。據順豐控股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順豐快運2019年度未經審計營業收入125.1億元。
而順豐快運僅僅是萬億元級快運市場中的一家企業。相較快遞市場,快運市場目前集中度較低,根據運聯傳媒的估算,2018年中國零擔前30強的市場集中度僅4.8%,市場上還存在不少小型的區域網絡及專線快運公司。
在加速融資的同時,快運行業今年開啟了價格戰。據了解,順豐、中通、安能、百世、壹米等陸續出臺快運降價降費措施,包括中轉費5至7折優惠、派費下調、免費入網、充值返利等等。
中信證券交運行業首席分析師認為,近期快運行業動作頻頻,顯示了資本市場對萬億元規模、格局分散的快運市場繼續看好。考慮到本次疫情的影響,快運行業有望成為繼快遞后下一個誕生龍頭的物流細分市場。
2019年發生并購交易131宗
快運行業成為物流企業向其他細分領域延伸布局的一個縮影。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2019年中國物流行業并購活動回顧及展望》(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年來頭部快遞企業先后布局零擔快運、供應鏈、智能信息化等領域;而零擔快運企業進軍大件快遞智能信息化領域;物流倉儲企業亦加大布局網絡貨運、智能信息化等領域。
“物流行業日益同質化的服務已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領先的物流企業已圍繞著自身主業開展產業價值鏈關鍵節點的布局,積極開展跨領域的投資并購,増強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物流行業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張銳表示。
物流公司擴大業務版圖離不開資金支持。那么,在投融資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物流行業并購交易情況如何?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物流行業的交易規模為730億元,比2018年下降了26%。但并購交易數量由2018年的101宗上升至2019年的131宗,增幅達到30%。
平均每3天發生一宗并購交易意味著投資者對物流行業的投資熱情不減。分析人士認為,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浪潮下,物流行業在中國經濟社會運作的作用愈發重要,投資者對智能物流、綜合物流的關注度持續增加。
統計顯示,2019年,以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為關鍵技術的物流智能信息化領域繼續受到資本方關注,交易數量增長68%至47宗,交易規模達327億元,環比增長40%。在產業升級下,用戶的物流需求更為系統化、多樣化,綜合物流服務受到關注。2019年綜合物流有30宗并購交易,涉及規模近170億元,數量和規模均環比大幅增長。
疫情或引發競爭變革
事實上,在物流行業集中化、綜合化的趨勢驅動下,產業投資者的投資意愿并沒有受到復雜經濟形勢的太大影響,更多投資者看到了“危中機遇”,開展收購尋求整合擴張。
普華永道中國交易服務咨詢部合伙人李俊偉表示,物流行業進入了競爭格局加劇調整的時期,優勝劣汰加速進行。2019年以產業投資者對成熟期企業的股權收購為主,而2018年則以金融投資者參與的成長期投資和戰略投資為主。2019年,物流企業加快開展行業內投資收購,以鞏固和擴大自身業務版圖,交易數量環比大幅增加。
物流行業近年來的整體競爭環境愈發激烈,盈利水平進一步走弱,部分企業生存壓力持續加大。一些競爭力較差的企業被迫退出,各細分領域的優勝劣汰正在加速進行。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物流企業出現訂單推遲、人員短缺等經營困境。
不過,疫情也為行業帶來了“危中機遇”,對于物流行業,疫情考驗著許多細分領域的生存能力,但也可能會引發產業發展速度和競爭格局的改變。
張銳認為,在符合物流行業發展趨勢、戰略布局清晰是物流企業在這次疫情中實現勝利的關鍵,而這些企業也將受到市場和資本的關注。資本將向核心競爭力突出的企業集中,產業投資者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將會在并購交易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影響著物流行業的并購交易趨勢。
普華永道報告預計,2020年,疫情中正常運營的物流企業的知名度和用戶規模將増加,自建型電商物流企業的社會化進程或因此加快。同時,那些助力企業應對物流供應鏈危機的一體化綜合物流企業,可能引來更多投資者的興趣。而順應“線上線下融合”的細分領域,如城市配送、即時物流、智能快遞柜等,其市場規模將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