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提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未來在哪兒?為此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就成渝經濟發展的各類相關問題,在北京對10多位重量級專家學者進行專訪,聽取寶貴意見。我們整理了包含專家們真知灼見的珍貴訪談音頻,邀您一起聆聽關于中國發展的最新論斷。
本期嘉賓,我們迎來了李鐵。作為中國知名城市發展戰略和規劃專家、原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曾長期從事城市和城鎮化、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政策咨詢工作,多次主持或參與了有關城鎮化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
(本期訪談部分精選內容)
問題一:在目前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之下,怎么樣來看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戰略?
李鐵:我們認為在西部地區,真正能形成城市群和都市圈的,也就是成都和重慶。如果這兩個能形成一個大的組織圈,它對整個西部地區的帶動作用巨大,所以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而從整個經濟總量來講,我們講成都和重慶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經接近于天津,比如接近一些其他的大中型城市,所以這基礎條件也存在,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基礎條件也很好,如果我們再通過政策的支持塑造可能在未來不久的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形成我們中國的第四大經濟圈。
問題二:成都和重慶的虹吸效應非常明顯,但外溢效果不是很好。如何解決它周邊這些小城市或者小城鎮的這些發展?如何來達到外溢的效應呢?
李鐵:在兩者的中間地帶是發展的薄弱地區,這種薄弱地區我們是不是通過中央的有關政策和兩地的有關政策來支持一些重要的示范區發展,來帶動這種薄弱地區發展,我們怎樣通過省一級政府的協調和政策,來給中小城市提供發展機會。這次發改委提出來了,新型城鎮化的措施里頭,加大對縣域經濟和縣城的投資力度,但實際上也看到了這個問題,說縣城是一個容納人口的更多的地方,那么我們把更多的力量去投入這里,可以帶動縣城增加就業,增加投資的機會。
問題三:對于成渝兩地來講要競合發展,您認為是競多一點還是合多一點呢?
李鐵:中國的城市是這樣,不光是成渝,就是成都和綿陽,成都和德陽,成都和南充自貢都是競爭關系,只不過是它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這個規律在中國現在來講很難打破,但是如果我們在更高一層面上可以協調,可以在大的政策上進行調整,比如說不同的類型的企業可以在不同地方落地,他可能就會減少一些同構的競爭。要把競爭轉化為互補,一個要尊重市場,一個要通過兩圈的逐步放大,把它放大以后,特別是帶動中間地區發展,形成了有機的連接,形成一個城市群。但是有一條成渝的合作。它的發展我們要牢牢把握住怎么樣尊重市場規律。第二要給予時間,給予充分的時間,在整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過程中,我們要給長遠的發展時間,而不是說1年、2年、3年、5年,我們要放長,而不能急功近利。所以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基本的思想準備。所以在當前時期兩個經濟圈的各自發展,我覺得是重點。
問題四:您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到底是一個圈還是兩個圈?
李鐵:是兩個圈,雙城經濟圈不是說一個經濟圈子,是兩個圈子,但是在兩圈之間要建立有機的聯系,這兩個圈他是一個文化地理區域,在這兩圈之間要建立有機的聯系。我們不是憑空想象,而是要尊重規律,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
本次系列高端訪談活動由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與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