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在成都召開。會議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此次會議中,透露了“內聯”和“外暢”兩個方向的交通建設。聚焦“外暢”方面,包括了提升以中歐班列(成渝)為帶動的西向北向陸路運輸大通道。不僅如此,成都方面透露,同時依靠中歐班列和航空網絡,成都和重慶將會加強協作,共建鏈接亞歐的國際戰略通道和供應鏈體系。

在今年三月,隨著中歐班列(成渝)緩緩啟動,滿載著電子配件、機械制品等貨物同時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駛向數萬公里外的歐洲大陸。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作為向西開放重要陸路運輸的中歐班列,開啟了融合發展的進程。
“依靠中歐班列,成渝地區要加強合作,首先得強化合作共贏的意識,打通合作通道,能夠互相扶持和包容。”重慶市沙坪壩區物流辦黨組書記李波表示,在尊重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兩地應該統一規劃協調,建設、管理經驗以及一些資源都可以相互借鑒或共享。
“如今,兩地加強協作,共建鏈接亞歐的國際戰略通道和供應鏈體系,我認為人才的培養是關鍵。”李波指出,要科學分析國際物流供應鏈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資源發展戰略規劃,在加快培育本地國際化人才的基礎上,用好用實海內外引進的高端人才,讓人才既能“引進來”也能“走出去”,為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在區域人才培養方面,他建議,兩地可以依托川渝兩地的豐富高校資源,在體制機制上,經費支持上加強在國際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同時,要加強既有深厚的相關專業領域學習背景,又通曉國際行業規則,具有較強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的國際化一流人才的培養。”李波也提到,在川渝地區共同發揮國際物流供應鏈作用的同時,要依托川渝地區的產業優勢,加強區域間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創造輻射周邊省市、面向全國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