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通、圓通等國內多家快遞公司發布消息稱,將從今年11月11日起調整快遞費用。盡管沒有明確費用具體怎么調整,但可以確定的是,快遞費要漲了。筆者認為,這一舉動與即將到來的“雙11”“雙12”不無關系。不過,快遞旺季提價必須在平穩順暢的前提下進行,要把寄遞服務質量放在首位。
每年進入11月,快遞業就進入了旺季。面對不斷攀升的快件量,快遞公司在“攬、轉、運、派”各個環節都將面臨超負荷運行風險。2018年11月11日,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網易考拉、云集等主流電商平臺在內,全行業電商平臺“雙11”當天交易額達3550億元。不斷攀升的交易額就意味著快件數量在短時間內出現極速增長。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顯示,2018年11月11日至16日業務高峰期間,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郵(快)件18.82億件,同比增長25.8%;12月12日全天,郵政、快遞企業共攬收郵(快)件3.22億件,比上年同期增長32.5%,再創歷史新高。
無論是電商銷售成交量,還是產生的物流訂單,每年都在刷新歷史紀錄,給郵政快遞業帶來了各種嚴峻挑戰。而持續下滑的快遞單價,在旺季期間更是給不少快遞公司帶來了不小壓力。上門時間延遲、因繁忙取消訂單等服務不到位問題層出不窮。從國家郵政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也可以看出,自2010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快件整體平均單價已從25.6元下降到了12.2元,累計降幅超過50%。
快遞提價已成快遞公司應對快遞旺季的重要手段。不少網友表示,對于快遞公司旺季適當漲價可以理解,但服務品質大打折扣就不能原諒了。這些年,為了確保旺季期間快遞服務安全、平穩,保證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不少快遞公司借此機會對過熱、過飽和線路及地區的價格進行上調,一定程度上可保證其良好運營效率。
盡管快遞費用上漲對消費者網購影響不算大,但對于行業企業來說,不能“一提了之”,而是要想方設法實現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穩定末端網絡、激勵旺季品質服務,針對末端建立派費激勵機制,為服務品質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繼續通過增設前置倉,減少跨省調撥流轉包裹數量等方式,科學控制攬投進度,進一步提升發貨速度和分揀處理效率。此外,還要在科技、綠色環保、服務等方面持續探索,繼續抓好服務與安全各環節工作,努力確保每一件快遞及時安全送達消費者手中。